遇春也还大有立功受赏的机会。
“本王尚未称帝,还未行大封,以时斋之能,日后立下功劳,本王不吝爵位封赏!”
封了侯之后,再画上一个大饼。
这事朱道桦已经做的驾轻就熟了。
杨遇春见到公文上事无巨细的从上到下都照顾到了,不由得心中大赞。
这等胸襟气魄。
不愧是能在这煌煌盛世掀起波澜,争夺天下的英雄。
“王上处置公允,忠勇营上下皆心服口服。”
能不服么。
都用银子喂饱了。
朱道桦微微一笑,拉着杨遇春的手就步行入城了。
“时斋,如今清鞑聚二十万大军,要与我在南方大战,战本王是不怕的,不过这大战过后,地方残破,这倒是一个大麻烦....时斋可有办法教我?”
朱道桦询问道。
杨遇春面露佩服之色:“王上乃真仁君也!”
杨遇春说这话倒是真心的。
这自古以来,打天下的枭雄又有多少个会在意普通百姓的死活呢?
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战之后,遍地残破。
生民百遗一,才是大战之后的常态。
而朱道桦现在有强军,却没有直接发动大战,而是想着要尽可能少的损失百姓的性命。
就这个仁心。
就当得起仁君之名了。
朱老板当然仁了,实际上他也没有怎么把满清当成是自己的对手。
和满清的战争的原则是在尽可能的少损失汉人人口的情况下取胜。
因为人口是宝贵的,
要是一场明清大战下来。
中国损失上亿人口。
地方一片残破。
自己还要耗费十几二十年休养生息才能把国家重新凝聚,才能把目光看向国外。
那太浪费时间了。
所以,朱老板的基本原则就是,少死人——哦,是少死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