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姓之上。那是振臂一呼就有许多人会响应的人物。
连里正和四伯在村里说点什么决定,说完后还要看她一眼,问你觉得怎么样,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还有吃饭和坐哪里,都是去男人那桌,首桌。
连她进屋晚辈们也要立马站起身给让座,就是这么个地位。
她的儿子们回来了,那是普通村民家孩子回来吗?
那必须格外关心。
许家三兄弟懵了。
还没来得及和乡亲们打招呼,背抱一路的麻袋就被抢了。
有人帮扛袋子;有人抢着背行李卷;还有好些村民嚷嚷谁那里有水囊,快点递过来让喝点水。
更多的是好些叔伯在关心他们:“啥时候往回走的,这种天气能搭到车吗?”
让许家三兄弟意外的是,当里正叔听他们说从县里步行回来的,遇到几场大雨确实没搭到车时,里正叔不乐意道:
“县里又不是没家,就算和你大爷家的大娘不熟,不还有你刘爷爷和奶奶在那里吗,我记得老二你应该知道地址,敲门进去就说话,二道河的,你爷指定高兴村里人去了。在那住两宿歇一歇,这么赶路电闪雷鸣的出点儿啥事呢?!”
刘老柱还趁机喊村里小子们:“往后都记得点儿,不管谁路过县里,真赶不回来了,那就去大爷家,听见没有?”
“听见啦!”大伙那是一点儿没客气。
许家三兄弟:“……”
出门前,里正叔不给开路引的一幕仿佛就在昨日。
回来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的里正叔再不是昨日的叔。
但无论有多懵逼,看着一脸关心的刘老柱,许有粮也赶紧应道:“记住了叔”。还挠挠头憨厚地笑了笑:“我这不是着急回家忘了吗。”
别说许家三兄弟没法低调,就连许老太也总受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