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划时代的产品,很多都以为是他技术层面的东西,其实iphone对比其他科技产品真正的进步是“用户体验”的进步——滑动触摸操控。
一个3岁小孩用iphone都很容易上手,像是iphone的开锁,小孩甚至不用学,因为触摸人的天性,同时通过箭头图标,提示向右滑动的文字条,来暗示手指触摸向右滑动来解释,这就和人的天性达到了一致,这个体验就可以称为“自然”。
而“滴滴打车”的这个“摇一摇”则是开发了人类另外一项天性——“抓握”。
“抓握”是人在远古时代没有工具时,必须剧本的本能,手机提供了激发人类这项远古本能条件。
而顾小凡设计的这个“摇一摇”的体验包括:动作——摇动,视觉——屏幕裂开并向上相应动作,听觉——有吸引力的声音(男性是来福枪,女性是铃铛)来响应动作。
整个界面都没有菜单和按钮,几乎没有比它更简单的交互体验了……
而这些所有东西分开看很简单,但是特里只是稍微拿着手机试着摇了一下,想象那个效果之后就震惊的发现,这是一个拥有惊人的精密复杂逻辑,并可使任何人容易上手的app!
这种简单与复杂的我那没平衡,绝对是业内所有体验设计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特里仔细思考之下,甚至认为顾小凡这个点子,不下于乔布斯的滑动创意。
“顾……老实说,我现在开始有点觉得这是个好计划了。”特里开始有些动摇了,面露犹豫,最终咬牙道:
“但是我强烈不建议我们现在就开始让这个‘滴滴打车’上架,你知道我们还需要测试,就算你设计的再精妙,但是毕竟还是会有很多你没有想到细节,而这些细节漏洞很可能都是致命的,我们应该公测起码三个月时间……”
特里的这话,令在场包括莱昂在内的推特设计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