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军也只剩下了一半左右的战斗人员。
偷袭反中伏阵地又被萧建军从后突袭二连损失惨重。
但要不是一连的绝大多数士兵都电力告罄失去了系统的支持二连绝不仅仅是付出惨重代价而已。
演习指挥部在夜战结束之后终止了演习。
指挥部内部众多熬更守夜的将领们争得面红脖子粗。
不过和最开始阴沉的氛围来说此刻地他们虽然是在争吵但每个人都显得很轻松。因为他们找到了数字化士兵的软肋。
数字化士兵确实很强可他们所依赖的条件也较为苛刻。
电子干扰、电子压制效果很明显!
卫星定位系统全部失去了作用卫星信号是如此微弱在电子干扰器的作用下效用全无。
战术网络的通讯几乎陷于瘫痪一连的完整个体被电子干扰彻底瓦解。他们只能形成班为单位的战斗小组其集团作战能力降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
在最后他们又现了数字化士兵的又一个极大弱点:持久战能力低下!
他们所依赖的电子设备需要电力支持。而现有地科技条件大容量电池必然体积庞大无法单兵携带。单兵携带的电池哪怕是高能电池也无法支持在高强度条件下的长时间作战。系统全开的代价就是降低自身的作战时间。
所以数字化士兵的最大作用就是如利刃直插敌人心脏快尽快出。
解决的措施将领们也想出了办法:数字电台要重新设计采用军用标准并进行反干扰设计;平时加强个人定位能力训练培养以手动方式在电子地图上定位能力哪怕是粗略的定位也对于指挥员迅掌握战场态势合理调动兵力有极大的帮助;研究高容量电池提高数字化士兵地持久作战能力。
还有一个就是学美军准备替换电池同时安排随行电机组让士兵们可以随时充电。
但这两样都有缺陷多带后备电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