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美意,自然也是不能受的了。”
凭心而论,蔡邕现在讲的绝对是瞎话,偏偏还讲得活灵活现有鼻子有眼,倒跟确有其事似的,也使得凉州军三大巨头压根没有怀疑这番话的真实性,谁会想到蔡邕这样的人会胡说八道,而且还是关系到自己女儿名节的问题上乱讲?
以蔡邕的人品本不至如此,这纯粹是被凉州军逼出来的,蔡邕对文姬珍逾性命,关系到文姬的终身幸福,大儒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可不想将文姬往火坑里推。要想彻底堵住郭汜、樊稠等人的嘴,并让他们没有办法继续打文姬的主意,蔡邕情急之下只得出此下策。
看到成效显著,蔡中郎心头也不禁暗暗有些得意:“阿牛城主是先皇册封的五品昭德将军颇有身份,领地在他的治理下名扬海内,有几个人不知道‘天下第一城’的繁荣与强大?最重要的是阿牛风华正茂尚未婚配(蔡邕还不知道小鱼的存在),与琰儿年龄相仿,把阿牛推到前面临时充当一下挡箭牌,这些凉州人也不好说什么。多完美的借口啊!”
蔡邕考虑得可谓周到:说某城主与蔡琰已有婚约,自己前几天宣布的,举家迁居凤翔,也显得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了。
蔡琰名节的问题,蔡邕倒不是没有想过,可他没得选择。若不找个比较有份量、凉州军又管不着的人物,凉州军的几位实权派人物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至于被他“出卖”的阿牛会不会有意见,蔡邕倒真是一点都不担心。
无论是民间风评,还是老友卢植的评价,以及他自己平日里的观察,某城主的人品还是很过硬的。何况他这次冒着风险跑到长安,也是为了助阿牛解决难题,因公事遇上这么一桩麻烦,别说污某城主与文姬私订终身,就算两人已那个啥,阿牛还敢咋的?回去适当说明一下,这事也就过去了。
蔡中郎很是得意。
这位大儒浑身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