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主持朝政,纵不能彻底平息各界对凉州军篡权的质疑,缓和一下矛盾也是好的。正如当初董卓初入洛阳时那样,拉拢声望崇高的儒者,蔡邕上一次就是这样被强征入朝,并差一点身死狱中。不幸的是,历史的车轮再次碾中了蔡邕,唯一的区别,便是蔡邕能得到的地位更高了。
郭汜笑眯眯地看着蔡邕呆楞在那里,对方的反应早在情理之中。郭汜在等蔡邕回过神来之后的感激涕零,以及“愿粉身碎骨以报知遇之恩”之类的“获奖感言”。
他等来的是拒绝。
尽管蔡邕讲得比较委婉,但毕竟是拒绝,郭汜等人顿感措手不及。
凉州军阀个个都是武人,对于治国之道一窍不通,让那些习惯于刀枪解决问题的莽夫打理朝政很不现实,另辟人才是必然的。凉州军肯定不会放出军权,但内政总领也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干的,既要德望驰名于海内,又要与凉州军比较“亲近”,免得象当年的王允那样暗地里捣鬼,李、郭等凉州军巨擎可不想自己成为第二个董卓。
李儒已坚决归隐,凉州军入城时又杀了朝中不少大臣,想来想去,郭汜等人除了找蔡邕出山,一时间还真没能想出更合适的人选。如此一来,为了让蔡邕就范,凉州军团想尽了办法。
在李傕和郭汜等人的授意下,凉州军里但凡蔡邕有过一面之缘的,轮番登门拜访,对蔡邕好言相劝。李、郭二人唯恐蔡邕嫌弃那些武夫粗鄙,强令长安城中幸存的官吏也加入到游说的行列中去,到最后,甚至连年幼的天子都为此下诏,辟蔡邕出仕。
——明眼人都知道,那份诏书多半是凉州军鼓捣出来的,天子和朝中百官早就被他们挟持了,这点手段倒也和昔日董卓的做法一脉相承。要是赶上他们高兴,弄好了之后或许会派人向小皇帝知会一声,心情一般般的时候,小皇帝就该干嘛干嘛去。
蔡邕仍在犹豫,煞是为难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