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未央宫恭祝天子龙体安康,埋伏于宫殿侧门之外的是李肃,策划者王允早已在宫中等候,而蔡邕正好与王允在一起。董卓伏诛的消息传来后,事先对此毫不知情、毫无心理准备的蔡邕大感突然,不由自主地叹息了一声。正是这一声叹息,惹了大祸。王允勃然大怒。对蔡邕严厉指责:“董卓是国贼。祸国殃民罪无可恕。你身为朝廷大臣理应以大局为重共讨国贼。却没想到你念及他对你地私人恩惠。因而叹息。这难道不是和董卓同一个鼻孔出气吗?”说罢。王允也不给蔡邕分辨地机会。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听到好友蒙冤下狱。卢植焦急不已。谁都知道“与董卓同一个鼻孔出气”地指控会带来什么样地后果。更何况提出这一指控地。正是铲除了国贼地首要功臣、总领朝政地王允“我那老友乃是被董卓强行征召。当时本称病不去。奈何被董卓以诛灭族人相威胁。这才就范。这些年来。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离开长安。只因董卓对朝中大臣监视甚严。一直未能成行罢了。如何会对国贼董卓存有丝毫同情之心?王允素有正直、果敢之名。这一次竟如此激进。如此糊涂!”卢植一掌重重拍在桌上。嗟叹不已。陈铄目光沉凝。神情严肃。脑子里飞快地运转着。王允将蔡邕送交廷尉治罪。如此严重地罪名。蔡邕地前景并不乐观。即使蔡邕是著名地文学家声誉卓著。在大汉百姓中颇有名望。但“与国贼相通”地罪名实在太大了。那些不明真相地愤怒地国人。会将蔡邕撕得粉碎想到这里。陈铄心头不由得一凛。问武师道:“蔡中郎乃海内名儒。德行高洁受人敬仰。这次被王允责难。难道就没有人站出来替他仗义执言吗?”“王允官至司徒,原本已没有多少人地地位能与他相提并论,设计诛杀了董卓后更总领朝政,为人处事的态度与以前大不相同,颇有些居高自傲,这种情形下,他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朝中已有不少士大夫在设法营救蔡中郎,也不知能否起效。”听到武师的回答,陈铄和卢植二人面面相觑,陈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