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对于夫罗也有所保留,只是让他们在洛阳西随时准备击杀逃窜的守军,并没有告诉于夫罗黄巾军会网开一面,担心匈奴人会因此打退堂鼓。按照匈奴人的作战习惯,以及于夫罗在中原挣扎求存的尴尬处境,如果于夫罗知道西面只有他的部队时,恐怕根本就不会加入这次行动。
这些偏差累积起来,终于使得洛阳的形势有了决定性的变化!
*******
洛阳,弥漫着一股悲凉的情愫。
尽管增加了300名武师和200名无敌镇的部队,守城方面临的压力仍然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对面是十余万黄巾精锐,寥寥500人远不足以帮住洛阳这种规模的大城。
洛阳军死战不退,黄巾军势在必得,战士们都在为了所在阵营的胜利忘我搏杀,攻守双方都杀红了眼,城墙上到处都充斥着疯狂的气息。鲜血、残肢、惨叫、死亡。。。构成了城墙战的主旋律。
赵云很快便发现了黄巾军的这波攻击不容易接下,这种情形之下,子龙当机立断亲率飞翼营出击,并且派上了所有的民军上城助战。如果不能打退这一波疯狂的进攻,洛阳守军再也没有“以后”可言!
飞翼营第一次出击的效果显着,有效地缓解了东城、南城守军的压力,但那样的战果可一而不可再。吃了亏的黄巾军不可能再给飞翼营纵横驰骋的机会,但赵云已经别无选择。
如果没有骑兵部队的策应,洛阳军甚至守不到天黑!
东城、南城、北路三面告急,每一路都岌岌可危,每一处都急需救援,但飞翼营这点部队根本不可能分兵,赵云选择了优先打击黄巾北路军。北门城墙上洛阳军守得十分艰难,若非有无敌镇的200人助战,北墙可能已经陷落了。
子龙选择先解北门之围,不仅因为北城兵力最少,还因为北城外的黄巾军实力也是三路当中最弱的,子时的那一场酣畅淋漓的劫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