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楚军先头部队,除了本部中军的七千精兵之外,李原同时征调了李左车的后军战车部队加入到防御战团。
战车。
是一种古老的作战手段。
在骑马尚不普及的春秋时期,将领作战往往是站立在由双马或四马拉扯的车厢里面,一手扶着车辕,另一手则手按佩剑,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气派,当然,要是说起车战时在战场上的风度的话,除了那位不敢为了显示仁义半渡而击的宋襄公外,不复再有其他人。
战国末期,随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易服改革,随着中原人与北方游牧民族融合的加深,骑马作战渐渐取代战车成为战场上的主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战车也渐渐的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不过,在新秦复起之后,出于对后世装甲坦克部队的偏爱,战车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被保留了下来,与之相对应的,是兵造一大批制造战车的工匠改行制作用于驰道长途运输的车辆,这种面积庞大、象极了一个充气金瞻的大肚车有一个好听贴切的名字:孕妇。
没有错。
孕妇车,肚子里面装载着足够多的可以供给部队的辎重,而在外层的防护上,在木板与木板的连接处,是一个个铜钉,同时,为了防止发生着火事件,木板的表面,还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桐油。
在车体的两侧部位,又有若干个可以容得下弩矢发射的圆孔,这种圆孔不大,车子里面的弩手甚至于连瞄准的望山都不用,因为就算他们看到了目标,也无法让弩矢的射角发生改变,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固定位的弩矢射位。
这种圆孔射击位在敌人接近的时候,还可以换为长枪突刺,当敌卒试图靠近车体时,一根根锋利无比的长枪疾刺而出,可以想象,一旦被刺中将是什么下场。
如果单单只是战车加上弩手、长枪手的配置,这还算不上什么新颖的发明,让人感到新异的是,这种战车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