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游戏害人”在论坛上发表万字控诉,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如果不是形同虚设的法律监管的缺失,不是利欲熏心商家的利益驱动下的放/纵,孩子们怎么可能接触到这些乌七八糟的游戏?一味地利用各种血腥,暴力,色/情,低俗的内容来吸引未成年人,这究竟是游戏开发者的悲哀,还是国家淡薄法律意识的悲哀?游戏有瘾,上网有瘾,如果因为上网玩游戏而荒废了学业,这究竟是谁之过?”
谁之过?理智的人肯定可以回答,这当然与家庭自身,学校,孩子生活的环境,还有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相关了,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责,网吧逐利放任自流也有责,部分游戏内容低俗化同样有责,大家都有错。
虽然这个网友只发问,没有给出回答,但字里行间的意思很明显,他全部将“过”推给了游戏制作公司和国家,却丝毫没有想过其他问题,再度引发大争论。
值得注意的是,网瘾这个词第一次在这里被提及,并且因为这篇万字长文的热门转载,“网瘾”变得家喻户晓,人们逐渐认同这个称呼。
对于网瘾的批评,很多家长都表示赞同,他们认为网瘾是毁掉孩子的罪魁祸首,有些孩子在家说谎骗钱,悄悄偷钱,逃课,甚至是在外面和不良少年厮混,打劫低年级学生,打架斗殴,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为了去网吧里玩。
当然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反驳,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抽烟上瘾,为什么青少年抽烟的事情你们不去指责烟草公司?”,以及另外一个问题“十年前没有游戏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问题少年?”,很有趣的是,没人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
更多的人则是呼吁,一定要理智看待这个问题,千万不要简单地将未成年人的厌学或堕落与网络和游戏联系起来,如果没有网吧,他们也会有其他的堕落理由,溜冰,打台球,抽烟,调/戏女生,租书,看漫画,有一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