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而是转回头对霍恩比说道:“霍恩比先生,你打算怎么解决这场罢工问题?”
霍恩比一摊手,说道:“我也不知道。我曾经试图和工会谈判,想让他们理解公司的财政困难。但工会不愿意和我谈,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增加工资,除此之外说什么都没用。我现在一年的利润只剩下几十万美元了,如果每个工人的周薪再增加20美元,我就要破产了。现在把持工会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没有我们老一代这样勤俭的精神,工作怕苦怕累,对于工资的要求却非常高。”
贝琳达深有同感地叹道:“可不是吗,我们公司的年轻人现在也是这样,无论叫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首先要问的就是给多少薪水。像到亚洲出差这样的事情,到现在还需要我这个年龄的人去做,年轻人反而不愿意去。”
林振华道:“霍恩比先生,既然当地的劳动力价格这么贵,而且工人还不好说话,你为什么不考虑把工厂迁到其他地方去呢?”
“迁到哪去?”霍恩比问道,“现在并非只有纽约周边是这样,整个美国都是如此。除非……”
“除非怎么?”林振华看着霍恩比,不怀好意地笑道。
“怎么,年轻人,你有意承接我们的工厂吗?”霍恩比问道,他从林振华的表情中读懂了林振华的意图。
林振华点点头道:“老爷子真是睿智,我正想向你提出这个建议。你们的工人周薪是420美元,而我们那里的工人周薪只需要10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10美元!”霍恩比夸张地叫了起来,“我卖糕的,你说的的确是工人吗?”
林振华觉得自己真的有些难以启齿,目前国内工厂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也就是80至100元的样子,摊到4个星期,周薪只有20至25元人民币,按3.7的汇率算,只相当于5到7美元。林振华说10美元,还多少带了一些浮夸的成分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