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只要曹艹愿意,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关中征调数十万大军,马踏塞北。
如此辉煌政绩,让法正心悦诚服。
在三思之后,他最终决定,前来襄阳投奔曹朋。
虽说他的最终目的,是为曹艹效力。而且他也知道,投奔曹朋,他的身上必然会有很重的曹朋烙印。可那又如何?似他这种毫无根基,毫无名气,毫无资历的三无人员,若没有一个靠山,休想成就大事。曹朋别看是曹艹的臣子,可是从曹艹对本族的关爱来看,到了曹朋的帐下,就等于是进入了曹艹的派系。可别忘了,曹朋还是曹艹三子曹彰的启蒙老师……这种亲密的关系,注定了曹朋曰后,根基深厚。
有这么一个靠山在,自己也能够有更大的前程……不过,在见到曹朋之前,法正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
他手中虽有李儒的介绍信,可却不知道李儒究竟是什么身份。只知道李儒肯定和曹朋有关联,再多的事情,可就不太清楚了。而他又没有见过曹朋,对曹朋的了解,大都取自传闻。
曹朋,能看中我这个三无人员吗?
法正有些迷茫。
哪知道,见到曹朋之后,曹朋根本没有去看李儒的书信,竟然知道他的表字。
法正心里激动万分,一块大石,也随之放回肚中。
曹朋笑道:“朋当年为河西太守时,曾闻司隶校尉张既张德容先生提及令尊之名。德容先生还说,法孝直有大能,可惜远赴益州,不得为家乡出力,非常遗憾。原以为我离开关中,再难与孝直相会,却不想在这樊城,能见到孝直,岂不是天赐孝直助我?呵呵,此朋之幸也。”
张既,原安定太守。
建安十一年,替卫觊而出任司隶校尉一职。
曹朋也是没有其他的主意,只好借用张既之名。而且,这也是最好的一个借口,张既本就是关中人士,而法正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