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西部各省都在加紧经济建设,岭南绝对不能措施这样的机遇,对赵省长的工作我是表示支持的。”
赵东辉说道:“刚才建彬同志说到了团队的力量,我认为要想做好工作,每个岗位必须有合适的人,这是最基础的条件。岭河市原本的环境是怎么样究竟,所有人都是看在眼里的。按照寻常的打法。估计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也未必达到现在的地步。可就因为建彬同志你的战略思维和操作手段,短短两年实现了经济的初步腾飞,我也是希望能在人事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
这些话也表明了他现在的处境,林冠东的控制**比他还要厉害,向来认为书记管人事,省长管政府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可是这两点不是永不交叉的平行线,而是相互补充的,每一个重要的岗位,林冠东自然是优先选择他器重的领导干部,在高建彬保持中立的情况下,赵东辉的意图往往难以实现。
这也是很正常的思维。林冠东并不是说任人唯亲,因为他提名的人选他了解,知道脾气性格和能力,所以在一年中,赵东辉被压制的很辛苦。除非事先和高建彬沟通好,才能少量的实现他的布局。
高建彬对常委会的结果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般来说,只要高系的人发出了声音,林冠东一系的人也就顺水推舟给个面子,谁也不愿意闹得太僵。
可问题是,高建彬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岭河市,常委会基本上不怎么发表意见,赵东辉对此理解,人家也是不愿意和书记发生太大的冲突。既然高建彬离开岭南的时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这样的能量赵东辉就不能放过了,这是他能够和林冠东抗衡的唯一机会。
高家军绝对不会投入到林冠东的派系,就是高层也不希望有这样的局面出现,书记的话语权太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当然了,投入他赵家的一系,也是不可能的。
不说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