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员,袁俞都是有些眼熟,当下一一辨了出来。
直到事情基本办妥了,才在几名心腹亲兵的簇拥下,回到安排给他的营地帐篷内。
城中的势力,已重新整顿过了,因着立了功的原因,并没有和秦官那样被拘押起来,他此时亦是被人监视着,却自在多了。
“不知道会怎么样处置我,你们几个要是还跟着我,说不定要随我一同卸甲归田。”袁俞对着帐篷内的几个亲兵认真说着:“你们都是有志向有才能,要是留在我身边,怕是耽误了你们的前程……”
这几个亲兵立刻跪下了:“将军,我们的命都是您给的,请您勿要再说这话了!”
“大人,您在哪里,小的跟在哪里……”
几个人,有的请求,有的自责,让袁俞叹了口气:“既你们心意已决,就留下吧。”
大营三十里处,皇帝大帐到了现在位份,王弘毅虽说亲征,却实际上远离第一线战场,这时,正在帐内说话。
张攸之三十一岁,穿着三品官服,白净面孔上蓄着八字髭须,给他增加了一分威严,不过如果不穿官袍,谁能想到他是大成朝的宰相之一?
二十三岁遇到明主,几年时间就连晋数品,成为了大学士,内阁宰相之一,这人身际遇实在难得。
“听闻你读书不倦,而且还写了林园志记?”王弘毅随口说着:“真是难得,你平时主持政事,吏政、民政,军事,政事繁冗之间,还能读书写文,真是难得。”
“皇上,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以此才能涵养根姓,臣才学根基浅薄,如果不再用些工夫,岂不是辜负皇上恩典?”
“再说,读书我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臣觉得这叫尽姓,而不是勉力——臣不觉得苦。”张攸之说着。
听了这话,王弘毅叹着:“你有这份心,实在难得,算是得了读书人种子了。”
还待仔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