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做主,不如就回家卖红薯得了。
车子开到白马村,这个村子比大王村要大不少。
全村的整体框架很好,依山抱水。
张小天找地方停下车子,步行走进了村子。
现在已经到了秋收的季节。
距离国庆节没几天了。
田地里都是一派忙碌的场景。
刨花生,刨芋头,辛苦的劳动人民在田地里收获着果实。
张小天找了一处商店进门买了一包烟。
小商店面积不大,比大王村的春花超市小很多很多。
店老板是个中年妇女,看到张小天是生人,笑呵呵的问道:“小兄弟,哪个村的?”
“市里的,下乡过来看看今年的收成!”张小天没暴露自己的地址。
“当官的?”中年妇女警惕道。
“不是,就是一商人,看看今年花生咋样!”张小天扮演了商人的角色。
这也符合农村当下的环境。
下乡收货是常事,所以张小天扮演的很成功。
“这样啊,那你问我,我啥都知道!今年雨水不足,地里普遍干旱,收成都不好!”商店老板叹气道。
店老板说的也是实情,今年的雨水确实不足,从张小天回来就没感受过几次下雨。
这也真是渴坏了地里的庄稼,好在很多村里的灌溉措施做的还算到位。
大王村里张小天承包的水库都经常看到有人抽水灌溉庄稼,所以这一点上张小天还是知情的。
“大姐,咱们村多少户人家啊?”张小天抽着烟问道。
“一千多户呢!”店老板打开了话匣子。
“这么多,还真是个大村子!”张小天很随和的说道:“大姐,我想在咱们村收点花生,我是做餐饮的,村长是哪位啊?”
张小天一提村长,店老板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