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书亮当然是大热门,然后轮下来就到他莫远、易风、尘依三个了。他们三个,虽然出身不同,但彼此惺惺相惜,早就在游学的过程中结识,一起还得到一个“岁寒三才子”的美誉,可以说在文坛之上已薄有名声,属于一代青年才俊。
奔赴浙州,他们可谓雄心勃勃而来,在第一关书法考核中,三人的成绩都为甲等中品。这成绩也算不错,但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仅有的两名获得甲等上品的生员当中,其中一人居然为陈剑臣。
陈剑臣是谁?
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相顾茫然,等出了成绩才四下打听到陈剑臣的来历,原来只是一个出身江州明华学院的生员。
被一个突然间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来自三流学院的生员压住一头,抢走了风头,岁寒三大才子如何心服?他们当即就去赏析陈剑臣所写的“思无邪”三个大字,并挥毫写文,从各个角度,把三个大字的一笔一划分解开来地分析,品头论足一番,说这一点点得不够正,那一撇撇得不够圆转等等。反正行尽吹毛求疵之能事,归根到底就是说陈剑臣所写的三个大字根本不配三位评委夫子的评语。
他们的赏析文章,同时得到了一大批生员代表的附和。
到了后来,听说陈剑臣居然为了一个小小的书童和郑书亮交恶更是不免有几分幸灾乐祸,心道:此子无礼,果然是一副暴发户嘴脸,自以为写字得到甲等上品成绩就目空一切,自傲自狂起来了,连郑书亮的面子都敢戏耍驳斥,这不是自讨苦头吃吗?
果然,听闻陈剑臣和郑书亮的交恶后,本来有一些还想和陈剑臣走近乎的生员代表都裹足不动了,他们不是笨人,站队当然要站在有利的一边。而不管怎么比较,郑书亮都能够甩开陈剑臣几条街。如果这时候还去和陈剑臣交好,那不就等于和郑书亮交恶吗?
圈子,哪怕只是文坛上的圈子,也会这般利益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