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出任镇守太监这一大明朝的弊政,乃是由世祖朱棣开始的。
--------------------所谓镇守和守备,本来都是武将的职衔。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一般说,总兵官担任镇守,而守备由参将担任。
但是随着宦官权势的膨胀,各地的镇守、守备,逐渐由此辈把持。追溯其历史踪影,永乐时已见端倪。建文帝秉承朱元璋之遗训,对宦官很是严厉。而其叔王,也就是世祖朱棣起兵后,宦官纷纷倒戈,跑到他的大营里,报告朝廷的种种政治、军事的机密,作为投靠新主子的见面礼。
朱棣即位后,这帮宦官邀功不已,朱棣便从中选了一批,与出镇贵州、广西、宁夏诸边的顾成、韩观、何福等同往,但“赐公侯服,位诸将上”,足以说明了大明朝庭的帝王在对付宦官的问题上发生了一个极端的转折和改变。
永乐末年,各边镇守宦官曰渐其多,作威作福,大有将总兵官取而代之之势了。史载:“自文皇任宦官监军分镇,遂至擅用威福,激生事端,一时边镇总兵为所胁制,往往畏之。”
随后,镇守太监的头衔终于正式出现。洪熙元年二月,仁宗,也就是朱祁镇的祖父朱朱高炽“敕甘肃总兵官都督费、镇守太监王安”,这便是正是地给予了太监镇守之职称。
而到了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宣宗遣指挥谭顺、内官黄让、内使陈锦助平江伯陈碹镇守淮安,这就表明了宦官已经开始担任内地镇守。
而至朱祁镇在位的十数年中,由于社会矛盾曰趋尖锐,福建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当时的朱祁镇一次就派出了多名宦官分守诸府。
而至土木堡之败后,朱祁钰这位好弟弟继续发扬光大自己兄长的风格,凡各地险要之处,都设立了镇守太监,短短大半年,就遣出了数十名宦官镇守或守备各地,而最高职位的镇守太监连同总兵官、巡抚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