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然后就把她自己听那个曲子时在心里幻画出来的景色描绘了一番。
陈大龄听着听着,突然把碗放下,说:“我拉几个,你告诉我是哪个。”说完就拿出提琴,调了弦,想了想,就先拉一个跟杨红的描绘不同的曲子。
杨红听了一会儿,觉得不像她上次听到的那首,就说:“好像不是这个。”
陈大龄说:“你要闭着眼听才行的,你看着我的脸,什么好音乐都变得难听了。”
杨红想反驳一下,但又不好意思夸奖他的外貌,就依他说的,闭上眼。陈大龄拉了另一首曲子,杨红一听就觉得是上次听到过的那首,不等他拉完,就睁开眼,说:“就是这首。”
陈大龄也不吃面了,只一个劲儿地问:“你听过这个曲子的?”
“那天听你拉过的。”
“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曲子?”
“就是不知道才问你嘛。”
“你学过提琴?”
“没有。”
“那你父母是搞音乐的?”
“不是。怎么啦?”
陈大龄笑着说:“那你不得了,太有音乐天赋了,而且音乐语汇跟陈刚、何占豪可以一比了。”
杨红见他又是“天赋”,又是“语汇”的,有点搞糊涂了:“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陈大龄说:“你不知道么?这个曲子是陈刚、何占豪写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里面的《化蝶》一段啊。”
6
陈大龄解释说:“《化蝶》一段讲的是梁祝死后,化为蝴蝶,翩翩起舞,从此不分离。你心里想到的那些景色,基本上就是作曲人想要表现的意境。”然后叹口气说,“我现在是没有这个本事了,一拉琴,很多精力都放在指法、弓法上去了,不能潜心体会曲子要表现的东西。”
杨红见他这么懊丧,就安慰他:“你不体会曲子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