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对仗、声韵和谐。
“嗯,说什么眼见为实,难道只看见了表象,就该视作现实吗,那这又与盲人摸象何异,不过是有眼无珠罢了,甚至还不如盲人摸象呢,至少后者还知道亲历亲为,只不过以偏概全罢了,而老前辈连偏都偏不到点子。
“老前辈就是这样做大郎明师的吗?”
欧阳戎轻笑一声,不知何时起,他已经走到石桌前,边说边垂目看完了桌上那篇所谓的《哀灾民序》。
“尔等小辈你……”袁象山柱着拐杖,摇摇晃晃站起,嘴皮子打着颤。
年轻县令摇摇头道:
“老前辈习惯了有眼无珠,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罔顾事实,侃侃而谈,发表长篇大论,在下可不习惯这样,得反复确认了后,有些话才会讲。
“刚刚不太愿说话想认真辨清某人成色时是如此,现在欣赏老前辈这篇‘有感而发’的大作也是如此。”
说着,欧阳戎食指朝下,指了指桌上这篇骈文,一脸诚恳,学着某人刚刚的话语道:
“可能说的不中听,但就是实话实说,也是为了老前辈好,老前辈这篇文章写的……不太行,有点失望。”
他淡淡道:“过于崇尚骈俪,藻绘相饰,文格卑靡,无病呻吟罢了。”
欧阳戎没有说错,仔细看了几遍后,确实是实事求是的讲话。
这方世界目前还并没有什么八大家与古文运动,大周文坛流行的这种骈文之风是自南北朝留传下来的。
此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由于要迁就句式,容易演变为堆砌辞藻,意少词多,十分影响内容表达,也就是徒秀文笔,内容空洞……
此刻水榭内,袁象山被说的百口莫辩,似是有些急了,脸色涨红的咳嗽。
“老师息怒……”苏大郎赶忙上前轻拍老师佝偻的背。
看着面前这对师徒,又想起今日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