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希望富贵的人接受自己。
而且,不止是中原故地,连边疆地区,都迅速沾染了这些习惯。汉代,九真郡地处交趾以南,当地土人十分原始落后,连耕种都不会,要靠打猎来和交趾人交换粮食维生;也没有稳定的夫妻关系,更别提形成家庭。不过就算这样,当地人也迅速学会了索要聘礼,也不知道怎么这方面汉化这么快。
光武帝时,太守任延在九真郡推行教化,教百姓开垦田地,使用农具。还鼓励他们结为夫妻,组成家庭。结果土人也有不少因为没钱,交不起聘礼的,太守就带领各级官员,拿出俸禄帮他们垫付,因此同时娶妻的就有两千多人。
土人有了田地和家室,后来又有了孩子,从此安居下来。他们因此对任延十分感激,为他建造生祠,很多人还用他的名字给小孩起名。郡里遇到事情,土人就跑来助战,还主动帮忙守卫边关,因此连戍边的士卒都得以省掉了。
很可惜的是,这种情况毕竟是个例,大部分地区,官府对这些情况依然无能为力。朝廷里的官员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汉宣帝的时候,谏大夫王吉就上书劝谏过,认为“聘妻送女无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可见这种风气已经影响了国家人口,必须加以干涉。
汉宣帝本人也下达了命令,规定低级官吏和普通民众的婚姻开支不得超过上限。但皇帝的干涉,也没法改变社会风气,最终依然没能产生足够的效果。
整个两汉时期,也和罗马一样,没有找到面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而后世,这些情况也总会反复出现。这根本不是朝廷几道命令,或者大儒们苦口婆心教育,就能解决的。
神父们给郭康也不是第一次说这些。他们和郭康比较熟悉,觉得他看问题的视角独特,而且经常有好办法,因此总是像期待圣贤指点一样,希望他能直接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郭康毕竟不是真的圣贤。像蒸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