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巴别塔”组织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巴别塔”组织(2 / 4)

认为,只是注音而已,没必要搞这么多系统出来,否则大家学完这个又要学那个,岂不是白白多费工夫?

所以,这其实又是那个关于语言的老问题了。

在一些高级教士看来,希腊人也好,斯拉夫人也好,其实都是没有文字的。《说文解字》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而文这个字,“错画也,象交文”。意思是说,仓颉造字的时候,用的是象形手法,采用交错的笔画来进行记录,这就叫做文字。后续的众多类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数千年来,汉字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语言的变化和文字的变化,是相互独立的。

这个时代的学者们已经知道,不同时代的文字和口音都有可能不同,但文字的变化趋势十分明显,就是随着书写材料的变化,向着更方便书写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和口语发音的变化,相互之间却没什么关联。

而这边的所谓文字,就正好反过来——这东西是跟着口语走的,所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了。

在汉语中,方言的出现和语言本身的变化,都不影响字形,不会改变书写方式。但在地中海世界各个语言里,就无法做到。正是这种现象的发现,让教士们产生了这类的理论。

一些教士研究古代典籍,发现一些古老的故事中,就有相关记录。比如,在巴别塔的故事里,天父就改变了所有凡人的语言,使得他们互相听不懂,从而使得巴别塔的建设最终失败——“巴别”这个词,就是变乱的意思。

但教士们发现,天父改变的是语言,并没有说文字的事情。

因此,他们认为,这里的原因很明白:天父是仁慈的,祂禁止人们使用相同的语言,是因为当时巴比伦的人太过邪恶。天父知道他们如果团结起来,就什么都能做到,因此特意分开他们,使得他们无法对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

但祂也不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