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后,几个工作人员抬出来一个架子,开始现场搭设。观众们似乎很少见到在舞台后搭设道具的,纷纷转过身,一边好奇地观望,一边相互议论。而那几人又把一个大圆镜子拿出来,固定在架子上。
“哎?”郭康总觉得这东西有点面熟:“这不是我那个反射镜么……”
“这也是你弄的啊。”李玄英倒是不怎么意外:“我就说么,之前都是铜镜,第一次见这种玻璃拼的。”
“我只在修道院里做过这东西,不知道他们从哪弄的。其他人也有能力做了?还是王师傅直接从修道院里订做的?”郭康有些疑惑。
“这东西就算其他人会做,肯定也不会便宜的。”李玄英说:“那修道院也是教会的地盘,王师傅让他们顺手做个,给自己推广的戏剧当道具,也不奇怪吧。”
郭康想了想,觉得确实有道理。
“各种道具,也是这部剧的特色了。不过安装起来比较麻烦,所以这次幕间才这么长。”李玄英说:“不过这也是夜场的福利,所以我才专门挑这次带你来。”
郭康点点头,看到工作人员把一个高脚杯一样的玻璃器皿架在镜子前,大概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了。
电力的灯泡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但在剧场这种亮度的要求下,照明也不止那一种方式。这种鲸油灯,就是很常用的一种。
在欧洲北方,北海沿岸各地都有捕鲸的传统,商人会把获取的鲸油运到诺夫哥罗德,再一路南下,最终抵达大都。这种油用作燃料,亮度很高还耐用,可以用于灯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方便的照明用品。
这么看来,这个改装也挺实用的。
灯架准备完成之后,有人摇响铃铛,通知观众们中场休息结束了。
幕布再次拉开,场景已经更换完毕。除了画着蓝天和树篱的幕布,还铺了点缀着彩色的绿色地毯。舞台中间偏左一些,安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