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全真派这个火种,将答案留给后人解答。
老子一路西行化蛮,却在无数个日夜里不断的询问自己,道究竟为何?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名,非常名。
寻道本身就是偏离道的事情,这就像是科学界中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在观察的时候,猫便不再是之前的猫了。
因此,这些古人都很苦恼,也在这个问题上,困惑而终。
他们的答案是道祖未归位,世间无正道,自然也就没有对道的解答。
这个问题也曾让苏云感到疑惑,无数古人留下的著作之中,都有道的影子。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
形器易写,壮词可以喻其真……”
在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很多的古人都在寻求关于道的答案,也有对此不同的见解。
这就像是一个窈窕的女子,引得无数人追求,却至始至终只能隔纱相望,难见其真。
可此时的苏云,再度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通透感。
这个曾一度困扰着他的问题,在此刻仿佛忽然有了答案。
道,便是世间本质。
一阴一阳谓之道,而阴阳本身就是这世间本质的衍生。
道是自然,是规律,更是一种无可撼动的法则。
但现在的苏云,却没有和那些古人一样,在这个道字上执念一生。
他看了看树立在四周的石碑,随后便看着远处云雾喃喃自语:
“天地之道义,留于古稀再寻思为时不晚。
世间之真情,一过而立才知惜追悔莫及!”
话音落下,苏云紧接着便转身,来到了棺材前,蹲在了旁边。
“啪!”
然而就在此时,苏云的身后突然传来了阵阵响动。
回头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