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过要循序渐进,不许对外买卖大明子民,这是最紧要的。至于贱籍的事情,毕竟还有一些宗室勋贵,他们有不少的妾室,该怎么算,尚且需要计较。”
徐景昌点头,“还是陛下思虑周全,臣这就安排。”
朱棣又道:“你方才说几项政令,还有其他的吗?”
“有。”徐景昌道:“针对越来越多的夷商,必须要加强管理,要明确一点,他们来大明,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必须是大明说了算。任何敢违逆大明法度的,必须严惩不贷。臣提议设立专门执法衙门。”
“可以!”朱棣果断答应。
“还有一点,如果因为大明严惩,造成了一些夷商离开,不愿意和大明做生意,臣以为大明这边,需要主动派遣船队,前往对方国家,打开国门!敢不跟大明做生意,简直反了天了!”
朱棣一听。立刻抚掌道:“甚好,甚好!就这么办了。”
徐景昌随后回到了通政司,立刻下令,召集各部尚书前来。
这一次人就不一样了。
吏部尚书杨士奇、户部尚书杨荣、兵部尚书杨溥、工部尚书胡广、礼部尚书黄淮、刑部尚书金幼孜。
全都是新面孔,又不是新面孔。
内阁诸公,正式执掌六部,这也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但是值得玩味的是,明明是杨荣更熟悉吏部的事务,却被安排到了户部,更了解礼部情况的杨士奇塞到了吏部,而公认的理财能手杨溥,却被放到了兵部……到底是哪个天才的手段,还真是不好说。
徐景昌看了看他们几位,笑道:“咱们也都是老朋友了,一起共事,废话不多说了。浙江的这事,非同小可。也不只是针对夷商,还有九边的胡商,西南等地的商贾往来,必须晓谕所有官吏,必须维护大明国格,如果有损国格,必须严惩不贷!”
刑部尚书金幼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