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得食,流徙渐安,已赈济灾民二十一万口。唯恐后续乏力,恳请蠲免灾区秋赋。有关臣等御下不严,错用欧阳秉忠一事暨赈务未尽之处,臣等惶悚待罪,伏候圣裁。”
苏凌看了一遍,发现奏折下有户部主要官员的签名和印章,分别是:户部尚书王缮用,左侍郎丁士桢,右侍郎张文华。
最后还署上了日期,乃是兴安元年六月十一日。
陈扬解释道:“公子,这王缮用,便是当年京畿道发生旱灾时的户部尚书主官,另外两个是户部的左右侍郎,那个丁士桢丁大人,您应该不陌生了......”
苏凌嗯了一声,并不急于说话,又拿起户部认定赈灾事宜结束的文书,细细地看去。
却见那文书上的内容更为简单,文书的题目是户部为勘赈事毕具报,只有寥寥几句话:“京畿旱灾赈务,经臣丁士桢等督率完结。例赈钱粮悉数散讫,灾民抚定,流徙归业。即日起停发赈济,合行具报。”
最后照例有相关负责的户部官员的署名和印章。
苏凌看到那署名之后,心中便不由的一动。
却见那署名中头一个便是户部尚书丁士桢,后面写的是,左侍郎张文华,右侍郎赵翰,日期乃是兴安元年九月廿日。
苏凌看完这些,沉吟了一阵,方开口问道:“这上面署名的官员,如今在朝的都是谁?......”
陈扬道:“除了那位老尚书王缮用之外,其余皆在朝......官职也没有什么变化。”
苏凌闻言,点了点头,有些疑惑道:“我有些不太明白,那户部向朝廷呈的有关赈灾奏折上,户部尚书可是王缮用,日期写得也清楚,兴安元年六月十一,当时据那奏折上所报,赈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了,所以灾情开始的时间,应该是早于六月十一的......然后,那勘赈事毕具报的时间是兴安元年的九月廿日,也就是说大概三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