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扛起来一般。
现在的他更强大,他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英灵殿中无时无刻都有微小的裂痕声响起,一片片微小的石头从洛苏的身上掉落,他的手中捧着书在读,他不曾动过身子,但整座英灵殿都仿佛在伴随着他的呼吸而动。
……
发生在辽东的事,自然无人知晓,双方两不知,一方不知道中原已经进入如何境地,一方则不知道洛氏竟然在辽东活的好好的,并未陷入他们幻想中的生存艰难的境地。
燕国慕容恪在离开皇宫后,登上马车时,微微叹了一口气,在宫中时,虽然太后和皇帝的态度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政治上,没有人会那么轻易的表露自己的态度,而敏锐的他自然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就是皇帝的态度发生了些许变化,慕容恪现在能够执政这么稳,和皇帝对他的信任是分不开的,皇帝虽然小,但他毕竟是皇帝,如果他公开反对慕容恪,那慕容恪就一定会下台,除非他愿意造反,这毋庸置疑。
魏国所发生的宗亲弑君之事,终究还是让皇帝产生了变化,但因为慕容恪的名声硬,而且皇帝对慕容恪的好感度还是极高,所以并非自毁长城剥夺慕容恪的权位,而是默许太后分割慕容恪的权力。
而后便是太后,对太后慕容恪的评价是,深宫妇人,只想为自己家谋取一些利益,没有长远的眼光,在之前,太后已经被慕容恪打压下去,不再提分割慕容恪的权力,而现在却再次开始。
她之所以让慕容恪和其他人共同掌权,是因为慕容恪的权力是难以剥夺的,分割权力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太后没有指名点姓的让慕容恪去任用谁,但话里话外无非就是外戚以及燕国老贵族,那些人很多都是太后的人,所以太后貌似公允的言语背后,全都是利益算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燕国的一个特有政治特色,那就是燕国强大的军功贵族,这些人都是跟着上一代皇族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