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主力舰和航空母舰,还没有把原有的老旧战舰全部替换掉之前,当然都不算是准备好了。
空军没有几万架新飞机,没有全世界布满机场,也不会觉得自己准备好了。
陆军没建成足够多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之前也不会觉得自己准备好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各个方面的人都会劝阻决策者,坚持现在不是开战的时候。
朱简炎甚至明白,如果按照正常的速度准备,自己直到退位的时候,大明各方面应该都不会完全准备好。
特别是海军的建设速度太慢了。
所以朱简炎跟朱靖垣讨论的时候,专门研究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目标。
结果按照朱靖垣的看法,和平方式好像比战争更加费时间。
不过到了现在,在泰西海军条约签订的时候,朱简炎又有了新的想法。
军备竞赛,以战促降。
看看能不能通过军备建设,彻底击溃泰西各国的心理
巴黎海军条约规定的各国海军吨位上限,并没有超出朱简炎的预估范围。
七百万吨的作战舰艇,也不会让大明感觉到太大的压力。
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吨位曾经达到过一千四百万吨的级别。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海军总吨位也有差不多七百万吨。
两千年后,美国海军的总吨位也有三百五十万吨。
冷战时代以后,海军舰艇的吨位含金量出现了大幅度的飙升。
一艘万吨驱逐舰的价值,都已经能够等同于二战期间四五万吨的战列舰了。
现在的大明,国家领土和人口规模比美苏两国加起来都大。
在技术水平近似二战前的时代下,直接维持七百万吨的海军总吨位,当然没什么问题。
下面的九卿大臣,以及参加会议的尚书、内阁、军机、都督府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