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盖了,直接盖座八十年代初还比较时髦的二层小洋楼。
她打算楼上四间全都设计成卧室加卫生间的套房,这样他们夫妻俩、包括三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卧室兼书房,起夜不需要跑茅厕。
楼下给爹娘留间套房,其余就是粮仓、厨房、客厅、餐厅……
一边商量一边画图纸,就见她爹带着女儿溜达回来了,起身迎道:
“砖瓦明日到,爹,您年纪大了,就别去现场了,帮我娘烧水、送茶,管管后勤就行。”
“那不行!你这是盖楼房,地基必须得建结实,我不在现场盯着,那帮小子偷懒怎么办?我必须去!再说,我哪儿老了?你娘还说我这两年比以前年轻了呢!”
“爹,真不用您盯着,大姐托人捎来口信,她和大姐夫明儿一早直接从城里来咱家帮忙,这下您放心了吧?”
徐桑凭着一手好厨艺,加上徐茵送她的一本食谱,经常被家有喜事的人家请去做喜宴。
攒了点钱以后,这不去年城里放开了,她和丈夫商量后,就去盘了个小铺子开餐馆。刚起步生意谈不上红红火火,但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
这不,听说二妹家要盖新房,徐桑二话不说,明儿起歇业三天准备过来帮忙。
徐老三一听大闺女和女婿都要过来,这才没再坚持。
不过,他还是叮嘱了几句:“建材什么的要盯牢了,可别被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偷了去。”
“知道知道。”
“可你们都在忙,谁管建材?要不还是我去盯着?我不干活,我就盯着那些东西,免得人偷……”
“……”
行叭,您高兴就好。
“许承瑾!许同志!”长跑他们这一片的邮差小胡在屋外喊,“有你的信!”
“爹,我帮你去拿。”
小棉袄玉墩儿,从她爷爷怀里溜下来,迈着小短腿费劲地跨过门槛,脆生生地喊:“叔叔,我来帮我爹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