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打击。”
“但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其实拥有超光速的理论基础。”
“曲率。”
叶铭深深地吸了口气,视线望向霍来恩教授和唐汝川教授——这两位,是迄今为止在自多维空间领域中建树最多的科学家。
“以前我们就假设过曲率飞船,但曲率的改变所需要的能量是受限于质量的,因此该设想仅仅停留在理论中。”
说着叶铭展开平板,将一个简单的构图共享到虚拟画面中。
“它不需要很大,甚至都不需要携带额外的能量源来造成破坏,我们只需要将它精准地送进指定的目标中——譬如飞船的结构里面,便可以依靠其展开的高维空间膜来完成对三维物体的吞噬,继而破坏其飞船的结构。”
随着叶铭的解释,牛主任的眼睛骤然一亮!
这岂不是叶铭当初在去年的联合大会上说的升级版米粒?
“要实现超光速的曲率改变以及位移,从理论上,我们需要三维空间的所有曲率,哪怕是最细微的曲率参数的不一致,都有可能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所在空间进行全面的了解。当然,这并不是太大的困难。”
“真正的困难,还是在于能量。刚才我简单计算了一下,如果要驱动一瓶矿泉水大小的中子构型进行超光速——假设两倍光速位移,那么它需要的能量,将会是两座迄今为止最强可控核聚变电站的发电量。”
“很显然,把两座沪市一号那么大的可控核聚变电站装进二维膜是不现实的——就算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来完成二维构型,然后再二维化,这个时间也是以十年为单位的。”
叶铭说着望向埃齐奥与周向南等人——他们是在二维材料领域中的佼佼者。
“但假如我们能够实现二维空间反应堆的堆叠,或者说,解决掉二维反应堆中的所有问题,我们就能够快速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