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两年内,他们将q值增加到5以上,从而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运行。
消息一出,国内瞬间就炸开了锅。
微博上就不说了,#可控核聚变,这个关键词瞬间占据榜首。
而知乎上,可控核聚变相关的问题也六个之多。
除了消息本身足够震撼之外,更多的则是在反思。
——我们在干什么?
——我就说过,自己不能搞就带进棺材里,别给他人做嫁衣。
——弱弱的问一句,这算不算资敌啊?
——天才呢,给个公式就完啦?
看着这屏的“恨铁不成钢”和“悲哀”。
何沫的眉头皱成一团。
她想了想,终于还是觉得自己没办法忍住,起身走向隔壁。
哪怕听不懂,她也要听一下。
……
随着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叶铭在掌声中走上讲台。
熟练地连上荧幕后,叶铭示意灯光可以关了。
片刻后,他望向一片台下。
今天,这里几乎汇聚了全国在数学和物理领域的所有大老——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丢一颗导弹下来,整个国家的数学和物理将会倒退十年不止。
“大家好,我是叶铭,今天我们来简单讲一下叶氏方程在工程领域中的延伸以及运用。”
随着叶铭平静的声音,台下下恢复安静。
“这是叶氏方程,如我在论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它是来自我对这个粒子基本模型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考。很幸运的是,目前看来,它已经通过了实验的验证。”
说着叶铭翻动ppt。
“这是最开始的混合芯片。”
“这是之前我们基于叶氏方程设计的光量子约束阱。”
“这是几天前,我的同事盛飞博士在一次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