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产线,经过科研人员测试,含有光感元件的光学器件,嗯,器件,也就是一套装置,平均可以给出10万能量。
而每小时的产量,高达4500件,大约每小时可以获取4.5亿能量。
每天可以获取108亿能量,每月可以获取3240亿,每年可获取3.88万亿。
并且这只是一条生产线。
如果铺设100条,1000条,1万条……
‘这是要我,全球造光感器件啊?’
当然,光学器件是一个产业。
它包括透镜、光栅、激光器、光学滤波器、光纤器件、闪光灯、衍射灯、棱镜、波导器件、红外感应模块、激光测距套件、光电传感器件……
置换到应用。
光刻机、光学显微镜、太阳能光伏板、红外感应开关、注视屏幕不息屏、光学手势操作、可见光通讯、光子计算机……
徐飞参考科研人员给出的测试表,闭眼幻想一番。
如果自家放开了产能,制造这些光学器件,或许两年内,母星的科技水平,将会远远超越资料片中的15年。
也或许会超越母星去流浪中,75年后的水平。
因为自家还有其它技术,可以跟这些光学器件相辅相成。
比如数据库支持的人工智能。
比如飞轮电池支持的微型动力马达,也就是解决机器人最大难题-关节部位的转向马达。
比如利用基础生产线,反复解析、合成的众多新材料。
那么,科技的飞跃,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
学科迭代、专业更新、就业困难、失业狂潮、收入生存、贫富差距……
犹如当年自家为了解决黄泥岗就业问题,宁愿放弃工业机器人,也要让黄泥岗老乡们留在厂子里打工。
如果光学产业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