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掌柜便将几张老木头门板拆下来一铺,拉上几个板凳,又开一桌。
即便环境如此,却也没有人嫌弃。
如朱慈燃他所处的这里,那些老茶客们每天按惯例喝早茶、泡茶馆,也不嫌环境简陋。
还有的人如朱慈燃这种,干脆坐在屋檐下的一排石墩上,悠闲自在地饮茶。
这里的茶馆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是挂着“茶馆”的布帆作为招牌,但它们却都有着各自忠实的粉丝。
面对老茶馆,老茶客们往往会选定一两家做为最爱,然后喜欢带着自己的杯子,自己添水泡茶。
在茶水氤氲的水汽中,刘顺嫌弃糕点太甜,因此去其它店铺买了一副烧饼夹油条,以及其它一些味道偏辛辣的小吃回来。
即便如此,茶馆的掌事也没说他们什么,而是亲切询问是否还要添茶。
这样的态度,朱慈燃早就已经适应了,似乎浙江的许多商贾小贩都喜欢细水长流的做常客生意,培养属于自己的常客。
这样的态度让市场上少了些功利,多了安详和闲适。
也因为掌柜的亲和,因此在这里,朱慈燃可以听听茶客们口中的国家大事,听他们聊聊乡镇趣事,理理家园小事。
“你们说齐王也是厉害,居然敢叫我们这些泥腿子造反。”
“呵呵……我是不信会有人造反,这年头谁还能没饭吃啊。”
“可报纸上说北方粮食不够吃,我们浙江的也不够。”
“那都是夸大其词罢了,官府就是喜欢吓唬人。”
“那群北方蛮子分了那么多地,只要把家里的十几亩地租出去,每年再打打零工,我就不信十几两银子还不够吃饭的。”
“那倒也是……估计都是朝廷吓唬人才写出来的。”
“哈哈哈……”
茶馆里,几个穿着绸缎的男人在对《大明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