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应该就是叔父留给我的上直将领……”
清楚上直和两京军械局的重要性后,朱慈燃第一时间想到的人就是李定国。
在和戚武隆这二十几天的交谈中,朱慈燃可以明显感受到,戚武隆和李定国有着不小的差距。
尽管戚武隆的年纪比李定国大了八岁,但自家叔父的许多战术布置他都分析的不是很透彻。
相反,同样的战术布置,李定国往往能在片刻的沉吟后,将大部分的布置说得十分清楚。
唯一让李定国有些瞧不清楚的,就是朱由检在战略上的布置。
朱由检也曾评价李定国“长于战术、短于战略”。
这是他历史上的毛病,但经过朱由检的刻意培养,以及不断地情报喂养,李定国的战略即便短于战术,但也远远强于大明许多将领。
他才十六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上朱由检从朱慈燃小的时候就告诉他要和李定国亲近,朱慈燃即便是个傻子也该知道,李定国就是他叔父留给他爷俩在军中翻盘的底牌。
想到这里,朱慈燃立马想起自己已经一年多没见李定国了,不免心里有些痒痒的。
“秦家的人来了!”
在他心痒的时候,刘顺的一句话把他拉回了现实。
只见远处的码头上已经集结了上百身着甲胄的西军士卒,领头之人则是一男一女年过五旬的老将,以及几名三旬左右的总兵。
不用多说,这几人的身份应该就是赶回忠州的秦民屏、秦良玉以及马祥麟、秦拱明等人了。
“呼……”深深呼出一口浊气,朱慈燃努力让自己放松,并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应该如何应对众人的流程。
在他的放松下,伴随着“嘭”的一声低沉,船只靠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