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二十九章 河西轶闻

第五百二十九章 河西轶闻(5 / 10)

亩。

这里的百姓,在官府被皇店、军队监督的情况下,得到了大致比较公平的待遇,官府答应的耕牛、挽马和移民粮都足数发放。

也因此,他们才能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开垦出三百多万亩耕地,并且都是依靠祁连山河流的水浇田。

肃州的百姓,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二三十亩田地,人口多些的,甚至能达到五十几亩。

尽管肃州的亩产只有八斗米,但是在这么多田亩的情况下,肃州百姓的生活比起眼下大部分北方地区的百姓要好太多。

“你去忙你的去,我自己逛逛。”

下了城头,朱慈燃对参将摆了摆手,示意他别跟着后,便带着刘顺在嘉峪关城内闲逛了起来。

走在具有西北风情的街道上,他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穿着汉服的西域人、蒙古人和阿拉伯人。

当然,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近些年才从乌斯藏迁移下来的吐蕃人。

这些吐蕃人被迁移到河西之后,河西布政司并没有要求他们穿汉服。

只是四十万曾经的吐蕃奴隶一下子成了“人”,一时间让他们都有些不太适应。

为了避免生活遭受影响,或者因为不听话而被“责罚”,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河西“以工代赈”的工程中赚取了工钱后,给自己一家人换了一身汉服。

从他们迁移到河西已经快一年了,许多吐蕃人都能说上两句汉话,尤其是去矿区做工的吐蕃人。

之所以朱慈燃能区别出他们,是因为他们迥异于河西人的肤色。

高原的肤色可不是几个月就能养回去的,因此在外貌特征上,他们还是比较明显。

走在街上,看着路边小摊坐着交谈的一些吐蕃人,朱慈燃看了看四周,随后选择了一个吐蕃人的摊位坐下。

这个吐蕃人卖的是羊肉面,摊位和其它汉人摊位一样摆上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