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走,一边嘴上絮叨道:
“这米价越涨越高了,现在还是四文,之后指不定会不会涨到五文、六文。”
“应该不会吧。”少年郎坐在了天井的石凳上,看着自家娘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怎么不会?你是不知道,泰昌元年的时候,那时候米价都能涨到八文一斤,淮北那边饿死了好些人。”
“也就是后面万岁继位,齐王主政,不然你娘亲我恐怕活不到现在。”
妇人烧火煮饭,渺渺炊烟顺着烟囱升腾,少年郎则是回到书房拿出了一个茶水炉放在了石桌上,加了几块煤炭后煮茶。
“今天我出门看到许多乞丐,听说都是遭了旱灾,没有工做的人,官府不让他们乞讨,要让他们迁移去南边。”
少年郎拿着一本《燕山算术》,一边看,一边和娘亲聊着天。
他娘亲听到后,便带着几分打趣回应:“去南边才好呢,如果不是你爹当上了次九品的官,我们也早走了。”
说起自家夫君,妇人也叹了一口气:“唉……为了十二两的俸禄,跑到了凤阳府去当差,不知道今年他攒了几天假,能回来多久。”
“爹明年好像就到升迁的时候了吧?这次升迁就是从九品官员了。”少年郎一边看书一边闲聊。
“是啊,升迁,就是不知道升到哪里。”妇人应了一声,但又笑道:“升迁也没多大用,也就多了三两年俸。”
“这当官得熬,你爹说熬到正九品官员,他的年俸就有五十两了,到时候朝廷如果不在南直隶开设官学,就送你去京城读书。”
“我倒是不想去京城,我就想在扬州陪着娘亲。”少年郎翻了翻页,抬头回应了一声。
妇人没说什么,但脸上的笑意却掩不住。
“笃笃——”
“韩李氏!韩书吏让人给你寄信了!”
忽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