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毕自严说出答桉,哪怕是估计。
毕自严虽然极力回避,但面对朱由检身上散发的那股压力,最后还是再三开口后,忍不住压力低垂了眼帘:
“大概……八千万……”
毕自严说出了一个大概的数目,而朱由检闻言,脸上露出了笑意。
“也就是说,按照眼下的进度,国朝每年最多清查出二百万百姓,那隐匿的四千余万百姓,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清查完毕。”
“毕尚书……”朱由检很自然的转身,拿起茶杯,在喝前看了一眼毕自严:“你以为,他们是想拖到我走吗?”较
“……”毕自严没有说话,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当年的张太岳,也是被他们这样拖走的对吧?”朱由检自顾自的说道:“可惜了……”
“孤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就走,所以也请毕尚书和内阁说一说,万岁决意授孙传庭振武伯,遥领南京吏部尚书,登阁为建极殿大学士。”
朱由检对顾秉谦等人,或者说对他们身后士绅们的所谓让利十分不满。
既然江南的人口清查不出来,那江南的阁臣也就不需要了。
施凤来便是被迫致仕的第一人。
“吏部那边,重启考成法,以一年考成一次加入新政,国朝每年二十几万学子参与恩科,总不能让一些坐在位置上不办事的人继续坐下去,把能干事的赶走吧?”较
“另外,今岁过后,向朝鲜、南掌、甘孛智、暹罗、苏禄、勃泥、以及各藩国派遣一批官学教习,在各国兴建官学各一所。”
“日后,各藩国都可以参加恩科,入选者可在大明和各藩国为官。”
朱由检重启了藩国入大明为官的制度,不过不是作用于科举,而是恩科。
说白了,他就是要让各国的学子来竞争大明的官员,让已经成为官员的人有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