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受降,要比我们去找他们轻松多了。”
孙传庭一边喝茶,一边解释,他和洪承畴打的都是一个主意,那就是让敌军拉出足够的兵马,然后在会战中一举击败敌军,紧接着轻松的攻城掠地。
至于受降的事情?孙传庭可不会信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乌斯藏贵族会愿意让出自己的利益。
提起乌斯藏,许多人只会想到高原风景、皑皑雪山和低头吃草的牛羊,然而在五十年代以前,乌斯藏一直实行着农奴制。
农奴制在乌斯藏存在已久,吐蕃王朝时期乌斯藏就处于奴隶社会,到了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才在平民和奴隶起义的冲击之下土崩瓦解。阑
之后加上低温期降临,乌斯藏高原上一直没有出现强大的集权政权,因此乌斯藏各地区的奴隶制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向封建制过渡的速度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元朝和明朝的控制下,乌斯藏地区整体花了大约四百年的事件才完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而这种过渡也并没有完全消灭奴隶制,只是把奴隶制过渡为了农奴制。
农奴制的乌斯藏存在两个对立的阶级,即农奴主阶级和农奴阶级。
其中农奴主阶级大体可以分为官家、寺院和贵族三个部分,而所谓的官家指的是乌斯藏的地方政府。
自元朝以来,乌斯藏的地方领袖都必须经过中央的批准和遣使册封才能继位,哪怕到了清末民国,这一原则依然延续。
至于寺院,则指的是在乌斯藏随处可见的藏传佛教寺院。
在明初对乌斯藏的文册记载中,乌斯藏一共有数百座寺庙,数万名僧众,僧众在乌斯藏人口的占比相当之大。阑
最后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也同样不可小觑,在明代的乌斯藏世袭贵族里,接受大明册封的就是二十四家,剩下的还有大大小小数十家。
这些家族中,最大的几家贵族掌握着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