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菲尔兹。
陶哲轩最出名的是他的‘神童履历’。
他在年仅8岁的时候,就已经升入了中学,还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年仅13岁就拿到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这个记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打破。
他14岁进入弗林德斯大学数学系,并在16岁获得了荣誉理科学位,一年以后,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被阿迈瑞肯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攻读博士。
这个履历摆出来,哪怕是其他的菲尔兹获奖者,也都会感到自惭形秽。
听起来,十四岁上大学,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要考虑他是先拿到了一个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创造了奥林匹克金牌的最低年龄记录。
在拿到金牌前的两年,他分别获得了银牌和铜牌,换句话说,他从11岁开始就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并且能够获奖,而同龄的孩子小学都还没有毕业。
另外一个例子是皮特-舒尔茨。
舒尔茨上大学的时间要晚得多,但他只用一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名校波恩大学的数学学位。
国外名校都是宽进严出,每个学生想要毕业都不容易,皮特-舒尔茨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科目,并且数学专业课都获得了极为优秀的成绩。
显然。
这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好多数学老教授都很清楚,数学基础研究领域,并不是通过努力就能够有成果的,天赋比努力重要的多,他们努力了一辈子,也只能做一些数学理论边角料的研究工作,而有些年轻人三十岁前,就能够凭借对某个领域的贡献获得菲尔兹奖。
这怎么比?
差距实在太大了,根本不是努力能够追上的,像是王浩这种数学天才,理解不了才是正常的。
网络上的舆论热议,对王浩其实没什么影响,最多就是更多人谈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