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请我来,不会只为了请我喝茶吧?”汪直再次喝了一口茶,回味片刻后,放下茶杯,“咱们也该言归正传,共商大事了吧?”
“当然。”朱平安点了点头。
“海峰跟我说,朱大人也想要解除海禁?是不是真的?”汪直直截了当的问道,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平安。
“当然。”朱平安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当前形势,海禁已经不合时宜了,对于大明来说,弊大于利,既然弊大于利,当然是解除海禁更好。”
汪直面无表情,不动声色,进一步问道,“不知朱大人说海禁不合时宜,弊大于利,可否深入探探海禁有哪些弊端?”
“首当其冲,便是汪头领你们造成的倭患。”朱平安毫不客气的指出。
“哦,朱大人是说,倭患是由海禁造成的吗?可是,难道朱大人不知道,大明之所以海禁,便是因为有倭患,海禁也是为了防治倭患吗?”
汪直摇了摇头,反驳道。
“两者不一样。大明立国之初,造船和航海术方面,方国珍、张士诚余逆擅长也。当时,温州、台州、处州是方国珍地盘,宁波、绍兴、嘉兴、苏州、松江、通州、泰州是张士诚的地盘。方国珍和张士诚被我大明太祖击败后,余逆仍然坚持反明,他们蟠踞在沿海岛屿,勾结蛮夷海盗,尤其是倭寇,不时对我大明沿海发动恐怖袭击。当时,我大明初立,国力不足,民生凋敝,物资匮乏,无力出海清缴方、张余逆,只能实施海禁,防止人口、物资外流。不过,到了永乐年间,方、张余逆早就清除了,郑和下西洋,我大明海军何其威武雄壮,哪里还有倭寇之患。”
“今日,海禁导致走私横行,走私犯勾结倭寇,海禁导致沿海百姓不能靠海赤海,有些小民走投无路,亦勾结倭人,而当今倭国四分五裂,群雄并起,征伐不断,战败者丧失土地,成为浪人,沦为倭寇,战胜者也需要钱财粮草,亦为倭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