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胜麟太郎特地将这群废物和那些能打敢战的部队分开。
让前者去守一些并不紧要的位置,消耗敌军的武器弹药和锐气,将后者部署在战略要地。
江户的战略要地……除了爱宕山、御殿山等高地之外,当属“三十六见附”!
为了防卫江户城,城内和城外设置了许多城门,一般称之为“三十六见附”,但城门的实际数量其实更多。
城门的位置皆设在战略要地。
举例来说——
靠近中山道的筋违桥门。
靠近东海道的幸桥门。
靠近甲州道的四谷门。
靠近日光道的浅草桥门。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跟中国的城门不同,日本的城门并不追求高大、坚固,而是以“让敌军感到恶心”来作为设计思路!
这些要地的城门都是双层构造的桝形门。
所谓的“桝形门”是一种具有特殊设计的门,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和城市防御。
其特点是门洞设计成桝形,即弧形,具有多重直角转弯处,能够有效阻止敌人的通行。
桝形门通常具有双层构造,外侧是高丽们,内侧是渡橹门。
这种设计使得敌人进入高丽门后,必须转个直角的弯才能攻击到内侧的渡橹门,从而增加了防御的层次和复杂性。
必须得转一个直角的弯,才能攻击下一道城门……想也知道,这样的设计势必会让敌军的冲锋势头受挫,而且极易造成敌军的拥堵,一大堆人挤在第一道门(高丽门)和第二道门(渡橹门)之间,跟堵车似的。
趁敌军正拥堵之际,扼守渡橹门的守军大可悠哉游哉地向下倾泻弹丸、箭矢、石头、煮沸的屎水……给敌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正因这种“让敌军感到分外难受、恶心”的建设思路,“三十六见附”并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