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以为是上等人 家的子女,这也让爱虚荣的男女青年为此每每干出傻事来。
秉义三人吸引光字片人们的目光很自然。
“是周志刚家大儿子,那女人是他媳妇,听说是一位副省长的女儿。”
“人家现在抖起来了,有靠山了,听说当上省文化厅的处长了。”
“那周志刚老两口还住咱们这破地方图什么呢?也沾儿子的光换个 好地方住啊!”
“不是说咱们这破地方迟早会拆迁嘛,老两口守着老窝,等拆迁的好 处呗。”
“等到猴年马月呀?也许死了还没等到呢!”
一些认识秉义、多少知道一点儿周家事的人议论起来,很是羡慕。周 家毕竟是光字片老住户,口碑不错,议论者们舌尖留情,不至于说出些 更不中听的话来。
实际上,他们冤枉周秉义了。周秉义当上文化厅文艺处处长,与冬 梅的父亲是不是当过副省长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一九七七年,高考刚一恢复,秉义就考上大学。没有任何悬念,报 名,考试,顺顺当当地考上了,而且是北京大学。
只不过考前面临一些状况。那正是全国知青大返城的年代,是先返 城把户口落回到A市再参加高考,还是直接从兵团报名参加高考,他犹 豫过。师教育处处长开导他说:你不管从哪儿考上大学,户口便又成了 集体户口,毕业时把你分到哪儿没准,所以你考前户口落在哪儿没什么 实际意义。不如安心在师里复习,直接从师里考吧。他觉得人家说得有 道理,就没返城。
考前,师长与他谈过一次话。师长说:“我将来要回军区,所有的现 役军人都将撤回军区。军区有个内部文件,允许各师带走几名优秀知青 干部,军队也需要充实新鲜血液嘛,跟我走吧。你岳父的政治问题,肯 定不再是问题了。”
周秉义第二次放弃了成为军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