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一条音讯。
他说:“如果帝国准备了和我们同归于尽的核武器,那么它们的使用时间,就是现在。”
听着屠远的话,人们明白了杨安泰没能说出来的结论——各自都处于单兵状态的爷孙俩,有很大几率在这两次震动之后完成汇合。
分别带来了两次足以影响地表战事的震动之后,那爷孙俩在帝国跃迁基地内部即将完成汇合,那么,他们能否带来第三次震动呢?
这个想法并不科学,但人们不会忘记,一个被无数人传颂的称号——不科学的骥星河。
“准备应对核打击。”
杨安泰说出来的命令,并没有关心、支援那爷孙俩的意思,他终究是保持了理智,没有沦陷于骥星河、骥荣欣月带来的疯狂之中。
但他又怎么可能挣脱黑洞的引力呢?
他继续说道:“准备迎接,第三次震动。”
两句话被专业的参谋们和指挥官们,一层层的变成了数以千计的命令,引发了超过三十五万兵力的变动。其中,还包括了正在驰援众神山战区的那些兵力,以及那些远程和超远程的火力输出单位。
应对核打击的命令相对而言要简单了很多,已经参战、即将参战、不会参战的所有联邦单位,在这一战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或者是完成了在核打击中牺牲的心理建设。
关于准备迎接第三次震动的命令,相对言就要复杂了很多。
在不确定是否会发生第三次震动,也不确定第三次震动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更不清楚第三次震动能否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等等……
联邦的指挥系统需要做出来的预桉之多、之复杂,能够在十分钟之内杀死亿万万个脑细胞。但杀死再多的脑细胞也还是要做的,脑细胞死多一点,人就会少牺牲一些。
哪怕是无用功,也好过不做事。
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