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我齐誉是忠于国家和忠于民族的,你们若谁敢闹事,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文章的第二段,他又借用了《诗经小雅》中的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这几句,不仅彰显出了凛然霸气,还用‘旅力方刚,经营四方’的暗指警告了扶桑。
谁敢动我天下的王土,我就会以犀利手段悍然回击!
此问一出,天下尽是一片哗然。
而那些喋喋不休的政坛争执,也霎然间安静了许多。
这一年多来,齐少保他高卧于南洋,对于国家的大略方针鲜有发声。却没想到,在这政坛混乱之际,他不仅没有想着趁机夺权,反而公然站出来稳定大局。
抛开他的用意不论,单就这份风骨而言,就足以让世人由衷尊敬。
至于传言说,他是什么当世的安禄山,现在来看,纯粹是不着边际的瞎扯淡。
他若想要谋权,现在早就挥兵逼宫了,还用得着写文章来为自己贴金?
逻辑上不成立。
好了,先解读这篇论文。
世人觉得,齐誉的用意只是适时发声,做了一个忠臣该做的事。
然在士阶层的读书人看来,这篇文章虽然写的大义凛然,却存在着含糊其辞的情况。
文中只表明了他的立场,却丝毫没提细节性的东西。
对于是否另立新君,他却连一个字的表态都没提到,而对于是否搭救今上,同样也没有说明。
难道,他是在故意让人作出揣度?
不得不说,读书人的脑子就是聪明,竟然猜到了端倪。
齐誉之所以不做表态,主要是想探知道苏琉的想法为何。此外,大臣们的诉求又是什么。
只有了解到了真实情况,才好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