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擅长的就是作诗作词,让他即兴发挥,岂不是故意要他难堪?
不过,这倒也难不住齐大郎的随机应变。
只见他笑笑说道:“作诗太过拘谨,不如其他题材寓意自然。不如这样,我即兴做上一副以我的科举时代为背景的对联,希望你们认真品鉴,然后忆苦思甜,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好光景。”
作对子?
这当然可以!
陶辞闻言连忙喊了声赞,后道:“校长请诵,学生等洗耳恭听!”
齐誉点了点头,朗朗诵道:“上联是: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皆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一顿,他又接着道:“下联为: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都登门道喜,尽来锦上添花。”
不得不说,这副对联平仄相应,对仗工整,尽显风雅韵味。
尤其是,其内容所对应的乃是登科提名,用在此情此景,非常地合适。
然而,却是无一人叫好。
为什么呢?
因为,举人们已经从这副对联中,读出了齐大人科举时代的那种世态炎凉,以及登科后世人们的附炎趋势。
口吻,用得乃是一种不带脏字的特殊讽刺。
不难听出,相比于他老人家所处的那个年代,现在的琼州真的堪比天堂。
而齐誉的用意也正是在此,他就是想通过这种写实的手法来教育一下学子们,应该好好好地珍惜眼前的生活,莫要因为由俭入奢而忘记了原来的世态炎凉。
简而言之就是,要教育教育他们。
因为,他们适才的骄傲心态,让齐誉非常不舒服,但是,眼下的场合又不适宜展开严厉的苛责。
所以,他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仁者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