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浮生六记 > 第三部分 随笔·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第三部分 随笔·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4 / 4)

等地入幕,度过了一段较为安定的时光,并在嘉庆十三年,以司笔砚的身份,随同奉命册封琉球国王的正使、翰林院编修齐鲲一同前往琉球国,六十岁左右又赴江苏如皋入幕直至安然度完余岁……日子似乎渐趋明亮,但沈复在追忆中写下《浮生六记》时,那些平凉和欢喜,哀叹和沉吟,仍然会止不住地让人心酸。

时光静寂,数十年瞬间流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一位名叫杨引传的文人在苏州闲逛时,于一处不起眼的冷书摊发现了《浮生六记》的手稿,虽为六记,却已残缺不全,只剩下前四卷。开卷而读,杨引传心醉不能自已,遍访城中,却无人知道沈复为何人,彼时,离沈复谢世约有半个世纪之久。杨引传遂将手稿交由妹夫、彼时在上海为申报闻尊阁搜寻佚文的王韬,最后与其它佚文一起,以活字版合印为《独悟庵丛钞》。

1924年,经俞平伯点校的《浮生六记》重印出版。1939年,由林语堂编译的汉英对照本《浮生六记》面世并流传海外。《浮生六记》,也因此渐被世人所知,并被誉为“小红楼梦”,吸引了无数读者。

若是两百年前,沈复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他不过是无比真诚地记录了自己一生走过的轨迹,却引来身后无数人为之沉醉和迷恋。这或许,又是一场如梦机缘?

清末苏州金石考据学家潘麐生,以平生所历与沈复相似而感慨万端,曾为《浮生六记》题诗十首,并在所藏旧犀角圆印上镌刻“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字样,钤于书笺简端。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世间浮华遮望眼,总不如那些最纯粹的初心,总不如那些亦悲亦喜的人生、亦歌亦哭的情感,来得更加真实,沉淀在心间,撼人心魄。

光阴杳杳,不见斯人。如今只余前尘如梦,只余一本残书,残书里简洁别致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像一缕素淡弥远的檀香,依然散发经久不绝的气息,让人不忍释怀,流连惝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