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却是十分顾忌民意影响,不敢多言,唯独这位仍旧发挥言官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看家本领,真是太好了!
章惇则侧过身来,直视这位言官:“老夫定那司马十二的罪名时,陈司谏曾有言,‘不察其心而疑其迹,则不为。无罪,若指为奸邪,又复改作,则误国益甚矣’,如今怎的对公孙判官,又换了一套疑心之言?”
陈瓘那时的话意是:“不了解人的心迹,就怀疑人家的行为,是不可为的;没有罪证,就指责他人奸邪,盲目处治才是最大的误国”,用来怼章惇。
他此时依旧正色回应:“司马文正已故,无可察心,公孙判官健在,自可将他唤来辩明心迹,若是误解,再论功行赏!”
章惇不悦拂袖:“公孙判官以雷霆手段,诛贼平祸,今京师万民欢腾,你诸多疑虑,那便自己想去,岂能因此乱万民之心?”
陈瓘声音凌厉起来:“若公孙判官一心为公,俯仰无愧,又有何惧?若此人私欲邪念,养贼自重,收买民意,大奸大恶,岂能因民心淳朴,被其诱之,而不明察?”
章惇不再理会,对着向太后道:“此等功绩,昭然不昧,当顺应民意,宣告天下,万万不可听这等偏私之言!”
虽然他已失势,但威望犹存,再加上这件事正是“昭然不昧”,清清楚楚,十几位官员顿时附和道:“臣等附议!”
陈瓘赶忙道:“望太后明察,此事颇多蹊跷,若贸然论赏,恐国朝不宁,恐百官不服啊!太后!!”
他此言一出,也有十几位官员,尤其是言官齐齐附和:“臣等附议!”
而向太后看到这一幕,突然高兴起来,她原本还担心这件事处理完毕后,自己没有掌控朝堂的切入点,现在看来,支持反对的两派依旧还是要她拿主意。
最妙的是,这双方的人数差不多,主要是因为包括韩忠彦、曾布、蔡卞在内的一大群官员,始终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