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后果就是一旦武植觉得自己对他不再信任,忌惮,反而适得其反。
宋徽宗索性以武植攻占大食国和拜占庭帝国为理由,册封他为丞相。
至于右相,本身就已经废掉了,没有人接替,以后这个制度也没了,只有丞相。
朝臣无人反驳。
宋徽宗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册封不册封,武植也不是他想要对付就能对付的了的。
他连一个皇后都防不住,凭什么对抗武植?
所以这也是宋徽宗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宋徽宗还是相当信任武植的。
他圣君的头衔,名誉,全部都是武植的功劳。不然现在大宋情况如何,还未可知。
接连几天发生了两件大事,传递到整个大宋天下后,天下人也都沸腾了。
一个是太子位置,一个是武植册封为丞相。
而赵构此刻并没有因为武植册封为丞相而有所忌惮,他知道自己能册封为太子,一定有武植在其中作为。
比如,武植举荐,亦或者武植不反驳。
只要武植不反驳,就等于变相的支持。
父皇才能将这个位置给他,但凡是武植反驳,列出条条框框的理由,父皇也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件事情。
因为父皇本身就非常听从武植的意见。
毕竟有能力的人分析出来的事情,会影响到最终决策。
武相是支持自己的。赵构暗暗想道。
这个所谓的丞相,实际上是管理六部大臣,真正掌握大权的人。
武植是宋徽宗的女婿,亦是大宋功臣,宋徽宗知道自己身体不行,赵构又不具备统治大宋的能力,所以让武植共同管理大宋。
并且表明,任何圣旨下达没有武植的签署,无法生效。
为此也新颁发了相关的律法。
也就是说,武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