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走进不科学 > 第七百一十一章 义之所在

第七百一十一章 义之所在(11 / 13)

“假设一个平庸分量.....”

“叽里咕噜哈基米......”

十多分钟后。

陆光达缓缓放下手中的算纸,杨振宁则问道:

“怎么样,光达,推导过程有发现问题吗?”

“没有。”

陆光达摇了摇头,旋即语气中便带上了些许好奇:

“振宁,你准备探索暗物质和引力子?”

杨振宁重重点了点脑袋,解释道:

“没错,元强子模型已经把标准粒子的框架给搭建起来了,电弱统一虽然依旧有探索价值,但比起原先已经要折价了不少。”

“强相互作用差不多同理——产生...或者说承载强相互作用的八个【层子】都已经在框架内被预言了,剩下的无非是找到它们而已。”

“虽然它们都有获得诺奖的可能,但即便是获得了诺奖,也只能算是垫底的成果。”

“这种成果作为荣誉来说已然足够,但在我和那人的恩怨面前....还有些不够看。”

上辈子是诺贝尔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诺奖的设立时间是在1895年,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止到眼下这个时期,诺奖已经颁布了整整60届。

这60届诺奖由于时代问题,彼此间的重要性...或者说含金量自然也存在着高低。

比如说高质量的诺奖成果有很多,例如老爱的光电效应、伦琴的x射线等等。

最水的诺奖则也有不少,例如1912年的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这货获奖的原因是发明了自动化的灯塔和浮标——还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六个月颁的奖.....

所以强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即便被发现,也顶多就是个垫底级别的水准罢了。

正如杨振宁所说。

他和李政道都是曾经的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