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提及过。
二十世纪前六十年,粒子物理学处于标准的拓荒区。
最初人们意识到电子、光子、原子核的存在,后来1932年又发现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成分。
为了解释为什么带正电的质子以及不带电的中子都够形成稳定的原子核,质子之间的电磁排斥力为什么不会让原子核分崩离析。
霓虹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提出了介子的概念。
这个粒子后来在宇宙射线中被发现(1947年),即π介子。
接着1947年。
两位英国科学家罗彻斯特和巴特勒发现了奇异粒子,也就是强子超子这些复合粒子。
在眼下这个时代,科学界发现的强子数量超过了200枚。
这超过200枚的强子中,没有一枚是末态粒子是超子的情况。
但是
赵忠尧等人在这篇论文里,却附上了一张末态超子的数据表格。
加之最早一页附带的喷柱图.
蓦然。
古兹密特的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
难道说.
那些华夏人真的发现了什么?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继续看了下去。
在末态超子表格的后一页,赵忠尧附加上了一个推导过程:
【对称性的定义在物理中是众所周知的:如果一个无限小变换δ^是对称变换,则存在一个k,使得δ^l=dk。】
【如果δ^1l=dk1,δ^2l=dk2,即二元组(δ^1,k1),(δ^2,k2),那么有(c1δ^1+c2δ^2,c1k1+c2k2)δ^在边界上满足条件,使分部积分中的边界项消失对时空中任意两个无交的闭子集c1,c2m,对于(δ^1,k1),总能找到(δ^2,k2),使(δ^1,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