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五十一章 进入生产阶段的原子弹!(下)

第六百五十一章 进入生产阶段的原子弹!(下)(7 / 8)

“而想要整合这种球面波,就必须要先解决平面波发生器。”

同步。

这是核武器研制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

所谓同步,就是每一步在时间上都是一致的。

比如在一个操场上画了许多同心圆圈,每圈相隔一步。

在外圈上均匀站着许多学生,一声命令齐步向中心前进,每个学生每一步都要同时踏进里面一圈。

但问题是

对于军事素养不算很高的普通学生来说,这种动作是很难走整齐的——因为每个人的步幅可能会不一样。

而如果走不整齐,圆周上的队形连线就会变成锯齿状。

这种锯齿状之间的距离称“波形差”,波形差可以用时间量度,其意义是爆轰波阵面各点到达相同半径处的时间差。

爆轰波的传播速度是已知的,通过波形差的时间量就可算出某一时刻爆轰波阵面起伏的空间距离差。

比如炸药的爆速是每秒7000,波阵面两点的波形差是1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则波阵面上这两点前后距离差便是7微米。

而这种距离在原子弹的起爆过程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因此必须要对这些波形差进行整合。

至于整合方式嘛.

自然就是将点归结成平面,然后对平面进行起爆了。

平面起爆后的速差则可以根据炸药的爆速进行优化,这方面的具体参数已经由大于计算出来了。

但还是那句话。

平面波发生器可不是有了参数就能搞定的简单模块,它的生产过程中甚至可能出现一些大于计算不到的情况。

至于负责这个项目的人会是谁呢?

徐云亦是皱起了眉头。

原本历史中负责这块计算的人选是王淦昌,他确实是一位非常合适的人选。

但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